主页 > imtoken钱包官网 > 「imtoken冷钱包」如何增加公眾對水庫大壩的認知度

「imtoken冷钱包」如何增加公眾對水庫大壩的認知度

admin imtoken钱包官网 2022年08月10日

  “除害、興利”是水利永恆的主題,水庫大壩最重要的生態作用就是調控水資源,變水害為水利。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解釋說,能夠抵御洪水和防止干旱的水庫大壩,恰恰對生態環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  “除害興利”是水庫大壩永恆的主題

  “水庫大壩的建設,確實可能在短期內對某些生態環境,比如魚類的洄游產生不利影響,但相對洪澇和特大干旱災害來說,其生態保障作用更大、更重要。”有專家透露,根據近期監測,已有洄游類魚類在三峽大壩下方形成新的產卵地。


  浙江省水利廳治水辦主任朱法君表示,之所以有人對水庫大壩建設提出質疑,甚至誤讀、誤判,顧慮不隻來源於一個方面。

  公眾認知亟須走出“生態愚昧”誤區

  近年來,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一再呼吁“水電開發對世界可持續發展有不可替代作用”,歐美國家也並沒有進入“拆壩時代”,反而在不斷鞏固、加強大壩的建設。王亦楠透露,在已有100多年建壩歷史的美國,擁有8萬余座大壩、2500個水電工程。2002年∼2012年,美國拆掉400多座小型水壩,但90%以上都是年代已久、喪失功能的廢棄壩。拆除廢棄壩的同時,美國還在不斷興建新壩,數量遠高於同期被拆除的大壩。

  而筑壩建庫,攔蓄洪水,則從時、空兩個緯度調節了徑流。不僅可以長期維持河道的水面深度,避免兩岸受到河水反復侵蝕,水庫電站又能帶走水的動能,避免河水對兩岸的切割,使得防洪、灌溉、供水、發電、航運、養殖、旅游成為可能。

  提起“三峽大壩”,與“三峽的危害”相關的內容林林總總,如“三峽大壩與‘5·12’地震和天氣異常的關系之真相”等標題令人觸目驚心。

  目前在國內,在認識、評價水電水利工程建設上,存在著“生態愚昧”問題。她指出,“生態文明”的對立面不只是“生態野蠻”——不計環境后果、隻顧眼前利益的掠奪性開發,還有“生態愚昧”——將人和自然完全對立、認為“保護生態環境”就是“人類什麼也別做”。

  “水庫的蓄水能力和水電的開發程度,代表人類對河流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矛盾的控制能力。”王亦楠說,這種“開發”是“儲備”水資源,而不是“消耗和使用”。

  在距離事發地幾十公裡的另一處山溝,是清華大學利用消能原理治理泥石流的試驗基地。在幾乎完全相同的氣象條件下,這裡的泥石流被消能措施完全控制住了。

  能夠為這一理論提供有力佐証的,還有“5·12”汶川地震后的四川文家溝地質災害治理。2008年地震后,因強降雨對地震滑坡堆積體的滲透侵蝕,文家溝先后發生多次泥石流災害。剛開始的治理,採用了結構“消能”原理對能量進行化解,取得很好的效果——2009年,降雨量遠遠超過2008年,當地沒有泥石流發生。

  在我國,洪災是巨大的生態災難。同樣肆虐的還有干旱。

  2010年8月7日,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城因暴雨引發特大山洪,鋪天而來的泥石流將所到之處夷為平地,千余人遇難。其后,有報道指出是小水電的建設干擾和破壞了當地環境,引發災害。

广告位